建行发放全国国土资源系统首份电子权证
近日,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成功验证并存储苏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专网发送的首张CA认证不动产电子他项权利证明,这也是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发放的首份电子权证。
在前期“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平台基础上,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成功实现了电子不动产他项权利证明的收、验、存、出、销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本次推行电子不动产权证,是建设银行以老百姓为出发点,运用科技的力量不断创新优化,打通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建行“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的重大举措。
推行电子权证后,抵押登记无需再赴不动产登记中心取纸质的权证,有效缩短了抵押登记时间。纯抵押登记提速至3个工作日办结,实体经济企业提速至1个工作日办结,商品房首次转移、抵押合并登记提速至2个工作日办结,有效节约了抵押办理时间,提升了放款速度。同时,在抵押注销时,也无需赴不动产登记中心,5-6分钟内即可在银行完成注销工作,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水平有效提升,真正让百姓“省心”。
推行电子权证后,百姓不用来回奔波于登记机构、银行,确保“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即可完成抵押流程,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显著提升分行放款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真正让“百姓省钱”。
推行电子权证后,在取证环节,建行员工不用来回往返于登记机构,节省了人力成本;在保管环节,电子化权证节约了物理保管场所,节省了场地成本。在风控环节,电子权证建立了经公安部门认证的标准化、规范化电子证照模式,不动产登记证明电子证照和实体证书并行发放,并实时向银行推送更新抵押登记、法院查封等信息,确保数据安全可控,有效控制了金融风险。
本次推行不动产电子权证,是建行苏州分行和苏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对国务院“放管服”要求的深入实践,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不仅有利于保障数据安全、防范金融风险,更有利于提升放款效率,建设银行进一步服务于人民群众,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水平。
依托“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电子化运用,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更提升了建行抵押类业务的竞争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成为建行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与建行原有优势形成融合,与外部市场形成链接,打造差异性和综合性的竞争优势。
建行创新打造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监管和企业、个人租赁提供信息、增信、撮合、交易、融资及配套管理服务等。苏州国土资源局与建行推行的“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项目使得“房源验真”得以实现,更加积极推进“住房租赁”业务。
目前的“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已经打破数据孤岛,朝着开放的数据共享生态系统迈进。电子权证替代纸质权证助推权证管理环节的优化,有助于银行人力、物力的集约化。同时,有利于降低造假、权证灭失及传递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顺位、查封等风险信息的批量查询功能,及正在研究中的优化续押流程等,有利于银行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有效防范金融风险。